觀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克強:車路云一體化,商業模式落地是關鍵
本文刊載于《瞭望東方周刊》(2024年第17期,總第914期),原題為《車路云一體化,商業模式落地是關鍵——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克強》。
文丨《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周麗娜?編輯高雪梅
“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有何特色?將會如何改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設和人民的生活?目前還面臨哪些困難?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持續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示范應用區。圖為2023年7月6日,自動駕駛出租車在街頭進行聯調聯試
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自動駕駛發展新階段,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交通甚至生活。我國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為彌補“單車智能”的不足,進一步助力自動駕駛規模化落地,提出了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發展方案。該方案不僅成為行業共識,也是下一階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產業化應用的關鍵所在。
“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有何特色?將會如何改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設和人民的生活?目前還面臨哪些困難?近日,《瞭望東方周刊》就這些問題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克強。
《瞭望東方周刊》:智能網聯汽車被稱為我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下半場”,“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推出的背景是什么?該方案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李克強:一方面智能化、網聯化技術改變了汽車的產品形態、產品屬性和使用模式,為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帶來重要契機,能夠帶動芯片、人工智能、5G通信、北斗等多個領域的協同發展,支持數字經濟轉型。
另一方面,汽車交通也產生了社會問題,比如交通安全問題仍然嚴重,人為因素等造成的交通事故頻發,交通效率有待提升,交通擁堵現象依然嚴重等。在此背景下,我國希望通過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解決交通問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智能網聯汽車沿著智能化和網聯化兩個維度演進,形成單車智能和“車路云一體化”兩大方向,其中單車智能化路線,即僅依靠車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及計算平臺等實現自動駕駛,但由于車載傳感器感知能力和范圍受限、復雜場景的長尾效應難以解決、高精傳感器和大算力芯片成本居高不下,高級別智能駕駛功能的落地仍面臨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等諸多挑戰,消費者體驗感不強,商業價值與研發投入不成比例,難以實現與智能交通融合發展。
立足我國汽車產業和通信基礎設施優勢,在深入研究單車智能的瓶頸問題和產業稟賦優勢的基礎上,我國提出了“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的技術路線,可簡述為“1-2-3”,即具有“車路云一體化”融合的1個系統架構,分層解耦、跨域共用的2個技術特征,符合我國基礎設施標準、聯網運營標準、新架構汽車產品標準3個條件的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交通、信息通信系統深度融合的典型復雜信息物理系統。
智能化與網聯化融合路徑逐漸成為全球共識。2016年,中國率先發布了“車路云一體化”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路線圖;2019年,歐盟發布網聯式自動駕駛發展路線圖,強調車與交通設施的信息傳輸關系;2020年,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發布《道路機動車輛協同自動駕駛相關術語分類與定義》(J3216)標準,也在進一步探究智能化與網聯化融合模式。
目前,智能網聯汽車正進入人工智能驅動的大模型、端到端發展階段,重點是推動主要功能模塊的全棧神經網格化和數據閉環訓練,已取得重要應用進展。基于“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計算基礎平臺/云控基礎平臺的建立,為自動駕駛大模型訓練提供了同時具備海量性和完備性的智能數據底座,能夠更好地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瞭望東方周刊》:“車路云一體化”中,“車路”容易理解,“云”指什么,它能發揮什么作用?
李克強:“云”是云控平臺,包括云控基礎平臺和云控應用平臺。其中,云控基礎平臺是“車路云一體化”系統的樞紐,也稱“云腦”,負責接入全量路側智能基礎設施和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并與交管、氣象、高精地圖等第三方平臺進行互聯互通,從更宏觀維度提升車輛感知、決策與協同控制能力,賦能自動駕駛、智能交通實現,同時面向各行業提供基礎數據分析與數據增值服務。
云控基礎平臺由邊緣云、區域云和中心云三級組成,其中邊緣云進行實時計算,幫助智能網聯汽車實現融合感知、協同決策規劃、協同控制等核心功能,支撐網聯云控駕駛應用。區域云實現車道級的速度與動態流量信息感知,賦能智能交通管理。中心云基于邊緣云與區域云的大數據,對接交管、氣象等資源平臺的數據,面向交通、車輛生產、車輛服務等企業及科研單位,提供宏觀交通數據分析與基礎數據增值服務的數據、算法、計算工具等的支撐,幫助用戶實現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的應用。
《瞭望東方周刊》:全球主要國家都非常重視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和其他國家方案的主要區別是什么?中國方案的優勢是什么?
李克強:美國由單車智能路線逐漸轉向探討基于新一代通信技術的車路協同應用路線,以期能夠將物理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及其協同運行融為一體。歐洲結合智能交通系統發展,從國家和行業層面開展一系列相關的重大示范項目,探索智能化基礎設施對智能駕駛的支持作用。但這些方案都沒有把車、路、云更好地融為一體,來形成“分層解耦、跨域共用”的新構型,以真正實現車路一體化系統,推動產業發展。
我國發展“車路云一體化”系統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首先,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新車市場,為新技術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其次,在5G通信等智能網聯核心技術方面擁有領先優勢;第三,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體制機制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盡管中國方案強調要符合中國基礎設施標準、聯網運營標準和新體系架構汽車產品標準,但“車路云一體化”方案在其他國家同樣適用,只是需要符合所實施國家當地的標準。
《瞭望東方周刊》: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公布《關于公布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確定了首批“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這將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李克強:“車路云一體化”城市級試點由五部門聯合發起,指明了我國“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戰略方向,凝聚汽車、交通、通信等多個產業的力量,將促進車輛網聯化功能的前裝量產,促進云控基礎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多個萬億級產業的融合高質量發展。消費方面,將大范圍觸達用戶,提升消費者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接受度,保持并擴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成果
在擴大發展成果的同時,應在一體化融合架構指導下,同步打造安全可控的生態產業鏈,鼓勵提高車端網聯能力的搭載率,以基礎平臺為載體,共同推進產品架構、研發模式、測試方法、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創新和產業推廣,鼓勵國內機構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攻關,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加速技術的快速轉化與應用;同時,還需要強化國家信息安全和數據治理的綜合要求。
《瞭望東方周刊》:中國方案的技術應用能夠為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車、自動泊車、城市物流、自動配送等應用場景帶來何種變化?
李克強:中國方案對出行、物流等行業帶來智慧化新體驗和商業模式,以智慧公交為例,基于“車路云一體化”架構的智慧公交,通過集全域感知、智能決策、動態調度等為一體的公交柔性數字軌道化運行模式,可提供全域協同感知、各類網聯預警等網聯場景服務,提升公交運行安全性、公交準點率和運行效率,從而改善公交接續平順性和民眾乘車體驗,最終實現公交運行更準點、更高效、更舒適、更低成本的突破性全面性能提升,減少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收益。
此外,中國方案還能夠為諸多場景賦能,如智慧環衛、智慧礦山、干線物流等,解決勞動力短缺、作業環境惡劣,提升作業靈活性、響應速度、作業/運輸效率等。
《瞭望東方周刊》:中國方案實施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挑戰?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李克強:首先,在實施過程中將會面臨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難以大規模推廣、網聯駕駛性能優勢不突出、沒有商業盈利模式等各種問題,是否能夠長期堅定正確的技術路線將是重大挑戰。
其次,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交通、交管、汽車、通信等主管部門和企業采用統一架構協同推進,各個城市能否采用統一的技術架構、統一的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是較大挑戰,且存在部分基礎設施性能較差,導致各個城市、各個示范區存在孤島現象。
第三,整車企業參與度仍然有待提升,雖然國內車企認可“車路云一體化”發展理念,但在落地層面對“車路云一體化”方案涉及的信息監管機制、安全責任主體、基礎設施覆蓋率等存在一些顧慮,若整車企業與各地示范區開展的聯合測試驗證進展較慢,具備網聯化功能的新車型普及速度不及預期,將對試點城市的積極性產生負面影響。
第四,聯網數據缺乏匯聚標準和路徑,缺乏全國性的標準,缺乏區域的和全國性的主體進行數據的統籌協調,給跨行業、跨區域的互聯互通帶來障礙。
為了克服上述困難、應對挑戰,關鍵是商業模式的落地。這里特別強調:應用驅動,商業可行。“車路云一體化”要想大規模普及推廣,其背后一定要有可行甚至是可觀的商業模式,只有商業閉環,所有參與方都能獲得效益,這件事才能不再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自發地滾動發展下去,以至推廣到全國。商業閉環的前提是技術閉環。但只有技術閉環,沒有商業閉環,這件事就做不大、做不強、做不出產業新賽道。
此外,應堅定技術路線,建立健全智能網聯標準體系,針對交叉領域,通過聯合研究、聯合發布等方式,強化跨產業標委會協同。促進國標、行標、團標組織的對接,持續優化完善各類標準化有效供給。統一規劃各類道路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規范,明確智能網聯全要素數據在數據安全、個人隱私安全、數據分類分級、數據確權、數據要素流通、數據交易等方面的規定,加快形成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商業化運營環境。
《瞭望東方周刊》:交通發展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將會如何改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設和人民的生活?
李克強:對于人民生活來說,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的落實將顯著減少交通事故,提升交通安全性,目標是實現“零傷亡”,讓出行更安全;享受便捷高效的共享出行服務,獲得更多元化的出行選擇;擁有更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改善出行體驗,提升生活質量。
對于交通管理來說,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落地能實時感知交通狀況,優化交通流,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提高出行效率,緩解交通擁堵。
對于城市管理來說,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可以幫助城市管理者應對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